Header Ads

精選文

[福智金鬘.師承]五台山當代高僧-寂度老和尚 (上)


五台山盛名已久,偕同觀世音菩薩之道場普陀山,地藏王菩薩之道場九華山,普賢菩薩之道場峨眉山同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,此中以五台山居首。


五台山又名清涼山或五頂山。以歲積堅冰,夏仍飛雪,曾無炎暑,故名清涼,五峰聳出,頂無林木,有如壘土之台,故曰五台。五台山因為是文殊菩薩的應化道場而聞名於世。


五台山是佛教的縮影,是一部流動的中國佛教史。或許是因文殊菩薩特別加被,故五台山人傑地亦靈,千百年來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大德,從摩騰與竺法蘭到唯識二祖的窺基大師,從道宣律師到趙州祖師,從紫柏老人到著述等身的蓮池大師,清涼國師妙峰祖師以及憨山大師,還有世人共知的章嘉活佛等。

這些大師們確立了五台山在佛教史上的殊勝地位,使整個佛教的輝煌在五台山,在這些大師身上成為活生生的歷史,就是在今日來朝山禮佛的海內外信徒絡繹不絕,摩肩接踵,感人至深。

現世眾大德中,唯顯一位顯密通融,學修皆成的老人-寂度老和尚。

走進他,你能夠感覺到他的威嚴與仁慈,也能感覺他的性格與氣息,站立在他身邊自然有無邊喜悅與相識已久之感,他之一言一行,首先是以一位平凡的出家人,一位持律精嚴的比丘為准,更以悲智施以權巧,使親近他的人莫不受益。

寂度老和尚 法相
寂度法師生於辛亥革命前一年。他跨越了清朝、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重要的歷史時期。這很不簡單,有這個緣份的人不多啊!他虔誠事佛。佛給了他高夀。

91歲的老法師人很清瘦。但他精神矍鑠,仍按往常的習慣堅持晨練。可一般人見不到他晨練的身影。為什麼?他起得很早。當一般人起床之後,他晨練完畢,轉入研讀經書的生活節奏中去了。

五台山各寺廟的僧人都起得很早,一般是淩晨3點或3點半起床。可寂度法師不到三點就起床了。這倒不是說,他人老睡少的緣故,關鍵是多少年來養成的習慣。他說,古人聞雞起舞,是很有道理的,我們也應該認真珍惜時間。

寂度法師是目前五台山僧人中的一位大家公認的飽學高僧。他博採眾長,顯密雙修,深鑽細研,佛理精通,是一代高僧能海上師生前最得意的門生之一。

然而,就是這樣一位得道高僧,在90歲以前,依然每天跟普通僧人一樣,堅持上殿做功課,沒有一點特殊感。

寂度法師生來不愛熱鬧,而愛清靜獨處。在家時勞作之餘,一個人或看書,或思索些問題,是他最大的樂趣。在知識的逐漸增長和對人生的逐漸感悟中,他漸漸地看破了紅塵,遂於28歲時毅然出家。

剛開始在峨嵋山萬佛頂寺,以海靜法師為剃度師。當年又到了成都市近慈寺,拜能海上師為師,受具足戒。從此,他便與一代高僧能海上師相依相伴數十年,直到能海上師去世。

能海法師是建國以來最著名的高僧之一。他顯密雙修,佛理精湛,持戒之嚴,世屬罕見。他高瞻遠矚,充滿高度的愛國之情。對和平解放西藏有積極貢獻。生前,作為和平使者,曾隨郭沫若、宋慶齡兩度出國參加世界和平大會,為祖國安定,為世界和平,做為一名僧人,他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貢獻。

名師出高徒。寂度法師所以能成為當今五台山一名高僧,與能海上師生前對他的精心培養是分不開的。


1949 年全國解放,寂度法師隨能海上師移住四川省綿竹縣雲悟寺。1953年,他又隨能海上師來到五台山清涼橋,即吉祥寺。在能海上師的帶領下,為修繕清涼橋,為綠化清涼橋周圍的坡梁溝壑,為僧人參加生產勞動實行生產自救,寂度法師均做出了自己應做的貢獻。

誰能想到,當時間推進到1966年的時候,舉國上下鬧開了“whdgm”,德高望重的能海法師在1967年元旦節被迫害身亡。

在師父去世一年後,寂度法師也被迫離開五台山,被趕回四川原籍去種田。這時,他已年近花甲。


有好多像他這般年歲的僧人被趕回老家去種地為生時,因心靈空虛和為生活所計,都娶妻成家,打算苟且餘生。而寂度不然。他雖恢復了出家前的俗名黃裕昆,但心裡想的依然是佛的教義和幾十年相濡以沫的能海恩師的教誨。

為世所迫,他不能像以往在寺廟中一樣潛心學佛了,他必須面對現實,參加農業勞動,和當時必須參與的一些社會活動。勞動之餘,回到家裡,將門一關,他便翻開經卷,認真溫習功課。每當此時,他感到渾身輕爽,快樂無比。

他想,也許這一輩子我再無緣出家了,但我對佛的情緣無論怎樣都是無法斬斷的。他發誓說,我將以此心走完我未來的人生之路。不管前程怎樣坎坷,佛永遠在我心中。

在對佛門生活無限的懷戀和嚮往中,他在故鄉的土地上摸爬滾打了整整十年。1978年,國家撥亂反正,落實宗教政策,他又被請回了他夢魂索繞的五台山,任十方叢林碧山寺當家師。是時,他已年近古稀。

1981年,71歲的寂度法師受五台山佛教協會委派,移錫於塔院寺,擔任住持。多少年人去寺空,原先香火隆盛的千年古刹如今是破敗荒涼、雜草叢生,風過處塵土漫天,使寂度老法師嗟歎不已。看到圍牆上依稀留存著文革中的極左標語,諸如“橫掃一切牛鬼蛇神”等刺人心目的東西,他連連搖頭,不住地說:“罪過,罪過!”

他到塔院寺時,已先他有五位僧人到了塔院寺。偌大的寺院只有五、六位僧人,寺廟東院還被外單位工作人員臨時佔用著,法師心中真說不上是種什麼滋味。他發誓要重修寺廟,擴大僧團,使荒涼破敗的古刹重新變成文殊菩薩的清靜道場,並逐步將其變為十方叢林,為五湖四海而來的僧眾提供良好的修持拜佛的場所。

隨著時間的推移,國內形勢越轉越好,塔院寺在寂度法師領導下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,又一步步興旺起來。


1985 年、1986年國家幾度為塔院寺撥款維修寺院中軸線上的天王殿、大慈延壽寶殿和藏經殿。之後,寂度法師又自籌資金揭瓦翻修了山海樓,落架維修了東西配樓以及東西兩排僧舍。另外,還安裝了鍋爐,為各僧舍輸送暖氣,改善了僧侶們的住宿條件。在維修藏經樓的同時,他又重塑了八大菩薩像,並於華藏世界轉輪藏內安裝了1000尊小佛像。對於塑像的每一個細節,寂度法師都要進行認真鑒別,致使1000尊小佛像每尊都神采各異,栩栩如生。

談到寂度法師對寺廟的修繕,特別應該提及的是對大白塔的兩次維修。


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標誌。由於年久失修,外表斑斑駁駁,一派容顏不振的樣子。巍峨高峻的大白塔呈佛瓶狀。就在那“瓶頸”上居然就長出兩棵樹來。一棵是楊樹,另一棵是榆樹。那楊樹稍小點,那榆樹長得特茂盛,從下望上去,淩空出世,酷像一隻振翅欲飛的仙鶴。據一位老者講,說那榆樹長在幾十丈之高處,看去有碗口般粗細,如落到地面,足可以做模子用了。他說,清朝末年,這白塔的“瓶頸”上也曾長過一棵樹,是楊樹。後來被一場大風將那樹從中刮斷了,你猜怎麼著?僅掉到地面上的一截主幹就做了一條梁,粗點的樹枝都做了椽。那樹冠上掉下的三個喜鵲窩,讓塔院寺二百多僧人燒了半個月。

老漢的話可能有點誇張,但白塔之高是人們都知道的。這麼高的塔要進行從上到下的維修那可不是一件簡單事情。然而,寂度法師發誓要維修白塔,要維護五台山的形像,要重振文殊菩薩的道場,要給香客遊人一個美好的印象。

寂度法師說,一進五台山首先躍入人們眼簾的就是塔院寺的大白塔。這白塔怎麼可以容顏不振呢!1988年,投資35萬元,對大白塔初步進行了一次維修。這其間,僅塔院寺就投資20萬元。這一次維修,有好多方面不盡人意,使寂度法師甚感遺憾。待到1995年,寂度師經過多方努力,共籌集到資金100萬元,又一次對大白塔進行了徹底的維修。這一次由山西省古建研究所施工,從1995年7月開始,到1996年8月竣工,歷時一年零一個月。第二次維修過的大白塔,白潔無瑕,較過去更加英姿勃發,巍峨壯觀。

其後不久,寂度法師在山西省佛協常務副會長根通法師的大力幫助下,又將白塔下的四個大轉輪和123個小轉輪都由木質的改成了銅質的。這一改,古老的轉輪舊貌變新顏,香客遊人轉動起來也興趣倍增。經無數雙祈求佛陀保佑的人們的手的觸摸,那銅質的轉輪鋥明徹亮,金光耀眼,顯得特高貴,特精神,特神秘。


快速閱讀 ➡ 五台山當代高僧-寂度老和尚(下) 

版主附記:本篇為轉載文



沒有留言